24小时咨询热线
点击数:453 时间:2022-04-14 11:21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3月5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出席开班仪式。
胡百精指出,举办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战略需求、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学科发展时代潮流、深化双方高校人才培养合作的重要举措。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亟需的战略型人才,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是“国之大者”,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精神追求。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推进和人类文明交往形态变化,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共建已成为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学科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独善其身的能力,更应表现为响应历史召唤,面向现实问题,同其他学科彼此拥抱,在相互敞开当中共创价值的可能性。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根同源,同为“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高校,具有学科互补优势。双方共同努力突破学科和学校边界,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型辅修项目,对于下一步推动建设联合学位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胡百精强调,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理顺合作机制。要加强培养方案建设,构建逻辑清晰,知识、理论、方法完整的跨学科知识地图;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关注和回应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过程中以及整个人类文明交往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力和判断力;要注重学生能力养成,把价值塑造、知识建构、能力培养有机融入课内课外教学环节。他希望两校“芳园互倚,弦歌相和”,不断深化合作,持续推进联合培养项目建设。
孙有中表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具有独特优势,希望项目班同学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相互砥砺,学有所成。孙有中对项目班的同学们提出三点寄语:一是学习马克思树立崇高理想,立大志,成大才,肩负民族复兴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学习马克思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学深悟透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好英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三是学习马克思成长为改变世界的行动派,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积极参与世界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易,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为师生解读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侯耀文、2021级本科生刘宇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刘杨、2021级本科生刘潇晗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北京外国语大学党校办、学工部和教务处相关负责人、项目班全体同学参加开班仪式。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发挥两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办学优势举办的跨校本科生培养项目,该项目由双方教务处牵头组织,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承办,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中国共产党历史+英语”的跨校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届两校共招收24名学生,本学期正式进入联合培养过程。
(责任编辑:陈蓦然)
学校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023-07-05 15:37
复旦大学专题调研组来校调研
2023-06-27 14:45
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一行到访中国人民大学
2023-06-19 13:25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智库论坛召开
2023-06-02 17:06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出席复旦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成立仪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3-06-01 17:20
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先锋闯将”党班团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2023-05-27 17:05
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五届党委第一轮巡视组长、副组长集体谈话与情况通报会召开
2023-05-26 16:02
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五届党委第一轮巡视业务培训首场专题辅导报告举办
2023-05-26 16:01